过氧化氢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这种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产品上市销售,有哪些要求呢?你了解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检测及管理要求吗?GB 26371-2010《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于2011-01-14发布,2011-06-01实施,针对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检测等方面有着相关规定要求,下面一起来看看GB 26371-2010标准全部内容。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福、妩楚水、林玲、葛洪、廖如燕、林锦炎、于平、王久儒、朱汉泉、王金强。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原料要求和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过氧化氢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以过氧化氢、冰醋酸为主要原料生成的过氧乙酸消毒剂;本标准也适用于以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准备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10 化学试剂 砷测定通用方法
GB/T676 化学试剂 乙酸(冰醋酸)
GB/T1616 工业过氧化氢
GB/T9728 化学试剂 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GB/T9735 化学试剂 重金属测定通用方法
GB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9104 过氧乙酸溶液
GB19105 过氧乙酸包装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201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
3术语和定义
GB15981、GB1910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化学分子结构中含有二价基“—O—O—”的强氧化剂。最常见的为过氧乙酸与过氧化氢。
3.2食品用工具、设备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接触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和餐具等。
3.3一般物体表面
家庭、公共场所中日常用品表面及交通工具上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挟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儿童玩具等的表面。
4原料要求
4.1原料应符合GB/T676、GB1616、GB19104的要求。
4.2过氧化氢原液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的要求。
4.3过氧乙酸原液应符合GB19104的要求。
4.4生产用水应为去离子水。
5技术要求
5.1感官性状
5.1.1无色或浅黄色液体,不分层、无沉淀。
5.1.2含过氧乙酸的产品应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酷酸味。
5.2理化指标
5.2.1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符合表1要求。
5.2.2过氧乙酸消毒剂应符合表2要求。
5.2.3稳定性: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标准中标示量的下限值。
5.3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稀释至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剂量,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菌效果应符合表3要求。
注:本表中的消毒剂量应为企业说明书中的标示剂量。杀灭试验法首选悬液法,不能使用悬液法者(如消毒剂原液直接使用)可用载体法。
空气消毒应符合表4要求。
6应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品用工具和设备、空气消毒、皮肤伤口冲洗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
7使用方法
7.1一般物体表面
0.1%~0.2%过氧乙酸或3.0%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7.2空气消毒
o.2%过氧乙酸或1.5%~3.0%过氧化氢,用气溶胶喷雾方法,消毒作用60mh,然后进行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蒸发,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1h~2h,然后进行通风换气。
7.3皮肤伤口冲洗消毒
1.5%~3.0%过氧化氢消毒液,直接冲洗伤口部位皮肤表面,作用3mh~5mh。
7.4医疗器械消毒
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6.0%的过氧化氢浸泡作用120min,或0.5%过氧乙酸冲洗作用10min,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7.5食品用工具、设备消毒
500mg/L过氧乙酸或1.0%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1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8检验方法
8.1过氧乙酸(以C2H403计)含量的测定
按GB/T 19104的规定进行。
8.2过氧化氢(以H202计)含量的测定
按GB 1616的规定进行。
8.3硫酸盐(以so4计)含量的测定
按GB/T 9728的规定进行测定。
8.4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测定
按GB/T 9735的规定进行。
8.5砷含量的测定
按GB/T 610的规定进行。
8.6消毒效果检测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执行。
9标志和包装
9.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规格、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应符合GB 15258的规定,并符合GB 190规定的“有机过氧化物”标志、“腐蚀品”标志,符合B/T 191规定的“向上”标志。
9.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包装应符合GB 19105要求。采用深色聚乙烯塑料桶包装或内衬塑料的槽车包装;包装容器的盖上应有透气但不漏液体的排气孔。
10运翰和贮存
10.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应使用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光照射或受热,不能与易燃品和还原剂混运。
10.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应符合GB 15603中的有关规定。应贮存于通风、避光和阴凉的库房中,不得与其他化学品混存。如: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毛发、油脂类。
11标签和说明书
应符合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的规定。
12注意事项
12.1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对限、黏膜或皮肤有剌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12.2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带个人防护用具。
12.3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12.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