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卫生标准要求新国家检测标准GB27952-2020《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将于2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检测机构-中科院中科检测,及时掌握消毒政策,下面一起来看看GB27952-2020的内容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原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方法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的各类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67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69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0含溴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J282号)]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卫生部(卫监督发(2007]265号)]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卫生部(卫监督发(2009J53号)]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试行)[卫生部(卫办监督发(2010J204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通物体表面 ordinary objects surface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物品、用具、器械和设施的表面,以及墙面和地面。
3.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 ordinary objects surface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4 原料要求
4.1 含氯类消毒剂:次氯酸钠应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要求;次氯酸钙应符合 《漂白粉、漂粉精类消寄剂卫生质械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其他含氯消毒剂应符合其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有关规定。
4.2含溴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70的要求。
4.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71的要求。
4.4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66的要求。
4.5醇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73的要求。
4.6酚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7947的要求。
4.7季铵盐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69的要求。
4.8胍类消毒剂:应符合GB/T 26367的要求。
4.9其他类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
4.10 生产用水:应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的要求。
5 技术要求
5.1理化指标
5.1.1 有效成分含量、pH值
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浓度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土10%(如果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pH值波动范围为标示中值±1。
5.1.2 稳定性
完整包装的消毒剂在产品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其标识的有效期内,其有效含量下降率应小于或等于10%(如果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且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产品标示范围的下限值。
5.2 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产品说明书标示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的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应符合表l要求。
5.3 安全性指标
5.3.1 毒理学指标
5.3.1.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产品原形,或者最高使用浓度的5倍溶液应属实际无毒。
5.3.1.2 致突变试验应为阴性。
5.3.1.3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应为尤刺激性或轻刺激性(产品使用说明书未注明个人防护悄况下适用)。
5.3.2 金属腐蚀性使用浓度对金属的腐蚀性以轻度(含轻度)以下为宜,不应对消毒对象的材质造成损害。
6 检验方法
6.1 理化指标
6.1. 1 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pH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1.2 稳定性试验: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2微生物杀灭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6.3毒理学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6.4金属腐蚀性试验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或其他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测定。
7 使用方法
7.1 使用方式
7. 1.1 擦拭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用清洁抹布沾湿后,对拟消毒物品进行擦拭。
7.1.2浸泡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将拟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
7.1.3喷洒/喷雾消毒
将消毒剂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成使用浓度,使用常量喷雾器喷洒,或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超声 雾化装置等进行喷雾,作用至规定时间。
7.1.4汽化消毒
将消毒剂通过高温闪蒸片蒸发作用后产生的高温消毒液不断地被发生器喷射出来,或将消毒剂中的化学消蒋因子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弥散到无人的密闭空间,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作用至规定时间。
7.1.5 流动冲洗消毒
对于现场制备现场使用的消毒剂,可将拟消毒物品置于消毒液出液口处,连续冲洗至规定时间。
7.2 使用剂量
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消毒对象的特性,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选择相应的消毒方式和剂量,或参见附录A推荐的方式和剂植进行消毒处理。
8 标识
8.1 标志
产品包装标志应符合GB190和GB/T191的规定。
8.2 标签
产品标签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8.3 说明书
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同时产品说明书应注明下列注意事项:
-根据拟消毒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消毒剂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当使用浓度对拟消毒对象相应材质 有中度及以上腐蚀性时应慎用。消毒至作用时间完成后,应用清水对消毒对象进行擦拭或冲 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采用喷洒/喷雾方式、汽化方式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应密封门窗。在消毒完毕后,应通风 30 min以上,环境空气中的消毒剂残留应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人员方可进入。同时消毒 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
-需稀释使用的消毒剂和活化后使用的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如人体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如伤及眼睛应及早就医。